雲林人不可不知【地名篇】-東勢

雲林東勢鄉

乾隆30年間有位黃東興家族自福建省晉江縣遷往,嗣後繼續遷來者激增,不久構成一大部落,因此人旺勢振又位於海口部落東面,因而稱東勢厝,光復後民國35年九月由台西鄉劃分鄉治,民國39年東勢厝改稱東勢鄉。

台中縣東勢鎮

雍正年間,始有粵籍移民至此;迨至乾隆末葉,來墾者日增。地名由來,其意在東隅之聚落,因早期軍工採伐木料,在此建有工寮,故又稱為匠寮或寮腳。

 

雲林東勢與台中東勢的關係

記得在雲林篇有提到很久很久以前〈約300年前〉,福建、廣東沿海地帶的居民陸陸續續搭船來到雲林。

 

但是清朝時的台灣存在嚴重的社會問題:閩粵械鬥。其實閩粵械鬥的問題,並不是來到台灣才發生,而是在福建廣東時就有的。除了是因為家族的團結力外,清朝的科舉制度也是一大因素,清朝政府重視籍貫,限制考生在本籍地報考,不准遷居他省,所以各省人民的籍貫意識非常強烈。而台灣正好有閩、粵兩省,因此容易引起誤解。
台灣閩粵械鬥的正式開端是朱一貴事件,原本是閩粵共同抗清,後來閩籍朱一貴與粵籍杜君英反目,從此以後雙方開始爭鬥,嫌隙加深。雖然道光年間閩粵械鬥大致消失,但是同樣從福建省而來的漳、泉人也開始械鬥。
移民者都有「再移民」的傾向,有一說是因為客家庄〈粵〉流行瘟疫,導致閩粵械鬥中無力抗衡,只好集體遷村,有一部分的客家人遷到今日的台中東勢鎮,在雲林東勢留下兩處塚墳“頂客仔公墓”與“下客仔公墓”,以及三山國王廟〈賜安宮〉。因此雲林東勢才會有今日的客家族群信仰中心是由閩南族群傳承膜拜的現象。
但是也另有一說:雲林東勢在清朝時屬客家庄,舊時在虎尾溪住不習慣,所以有些人往梧棲、通霄、東勢遷移。
由於當時情形已不可考,只知道當初的台灣族群械鬥很嚴重,因此部分族群會遷居到安全的地方,又或者會因為經濟因素而遷居。

引用網址 http://blog.yunlin.me/2010/09/03/don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東勢鄉團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